又是一年粽飄香 | 情感语录

五月,是一個悵然,懷舊的季節。

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,超市就已經在最顯著的位置上堆滿了各種口味的粽子。粽子制作典雅,精巧,如可人的女子一般,給人一種想擁有的沖動。

淡淡的音樂在超市里飄蕩,游離,透著一絲頹廢和蒼涼,勾起人無盡的遐思。我站在冷藏柜前,心游離著,腳步踟躕著,眼睛卻在粽堆里漫不經心地尋找著。

我在尋找什么呢?是尋找一種似曾相似?還是尋找儲藏在時光暗河里的那段記憶?抑或是,我只是想重溫一段過去?

尋覓了好久,最終還是失望地走開了。盡管面前的粽子玲瓏剔透,軟糯如玉,仿佛一口咬下去就會甜膩到心里,但卻少了一份天然與溫情!

我尋找的,正是遺落在時光深處的一份溫情。

小時候,每年的端午節,母親都要包幾斤糯米粽子給我們解饞。糯米是自家種的,天然環保,入口潤滑,回味悠長;粽葉是在大姨家采摘的,新鮮的葉子,如二月初綻的新綠,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悅。

這份喜悅,是記憶里永不凋謝的三月。即使花謝了,柳枝蕭條了,歲月溜走了,這喜悅依然還在。

端午節的前一天,母親放下所有的農事,換上干凈的衣服,將煮好的粽葉拿到天井里,又將稱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凈,然后瀝干水分,調好食用堿,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。

早晨的霧靄還未散去,陽光淡淡地灑在母親的身上,柔和,清雅。母親熟練地做著這些,我像尾巴一樣跟著她進進出出,如過年一般,喜滋滋的心態不言而喻。

一切就緒,母親終于坐下了。她先將粽葉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,將調制好的糯米用湯匙一點一點地放進 漏斗 里,直到 漏斗 飽滿,輕輕一壓就會溢出米來,再用筷子一點一點地扎緊。筷子扎的時候要輕巧,不然戳穿粽葉就前功盡棄了。扎好后,母親用剩余的粽葉一層一層地將其包裹起來,裹成錐形,然后用粽繩牢牢系緊。

整個程序精細,繁瑣。母親做來卻是那樣的專注,不勝其煩!

我蹲在母親身邊,如癡如醉地看著。母親的嘴角往上輕輕揚著,淺淺的笑容在眉眼里鋪展,流溢;她挺直的鼻梁上,已涔滿了細密的汗珠,遠遠看去,就像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珍珠。在淡淡的光暈里,母親竟然是那樣的美麗,美得如一尊素凈的畫,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躍,無限地放大

母親并沒有注意到我的變化,依然專注著手中的活計。一綹頭發耷拉下來,遮住了她的臉。我猶豫了一下,伸手輕輕將頭發撥開。母親微微一驚,抬頭看是我,臉色瞬間柔和下來。她將一部分包好的粽子遞給我:餓了吧,去,把這個煮熟了吃!

我接過粽子,心里竟然涌起了一份深深的,深深的感動!

這份感動如三月的春風,把我的心漲得滿滿的。我扭捏著,竟然破天荒地對母親說了聲 謝謝 !那一刻,母親的臉紅了,紅得就像秋天里盛開的菊花。

我謝母親什么呢?謝她的慈祥,無私?還是謝她含辛茹苦的撫養?或許,我的謝謝很簡單,就是簡單地謝謝她為我們包了這些香噴噴的粽子;或許,我詞不達意,就是想用簡單的謝謝表白對母親濃濃的愛意啊!

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騰了。來不及等到它冷卻,撿肥實的撈起一個,剝去粽葉,輕輕咬一口,便覺得芳香四溢,口舌生津,唇齒飄香。

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,它的清香永遠盤踞在記憶的最深處。

母親溫情的姿勢也永遠定格在童年的夢里,清晰如昨。

母親走后,粽子便成了心里不能碰觸的殤!這殤是泛濫的江水,輕輕一碰就會決堤!

家里再也沒有包過粽子,粽子也就成了一種懷念。每到端陽節,我們也會在街上胡亂買一點,算是應付了節日。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,香的,甜的,肉的,素的等等多如繁星,想吃什么就有什么。只是這些粽子披上了商業的外衣,就成了節日的妝點,多了些浮華與世俗。雖然一樣的香糯,但遠沒有母親包的好吃。去年,偶爾聞到那久違了的香味,便尋香找去,見是一個老媽媽推著車子在沿街賣粽子。老媽媽慈眉善目,溫和少言,像極了當年的母親。心里那根柔軟的弦突然被輕輕觸動了,溫情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著漩漩。我忙掏錢買了幾斤。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,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。香還是香,糯還是糯,卻依然少了那一股濃郁的味道。

這濃郁的味道,是記憶深處永不飄散的馨香。它是粽子的味道,也是母親的味道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