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是被動的 | 情感语录

  每當十分痛苦的時候,我總會想到一個問題:我為什么來到這個世上?這樣的白癡問題想過幾次后,就不愿去想了,因為沒用,不想來也得來,來了就得努力活著。

  曾經看過一本書,書中到處煸動著生活的熱情,闡述著成功的意義,頌揚著奮斗的重要性。可是我覺得不管我們怎樣積極主動地去生活,去拼搏,去爭取,生命永遠被動的。而我們大多數時候,在做抵抗運動,抵抗自然,也抵抗生理;抵抗環境,也抵抗孤獨。

  有人說:如果可能,讓每個人重溫一次人生,可以肯定,大多數人比今生活得更光彩。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幼稚。因為人生的許多重要因素是由不得自己的,生命的感悟與經驗也只能是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,而不是與生俱來的。

  我們可以回顧從前。我們一方面讀書學習,另一方面逃避學習之苦;一方面想著玩耍,另一方面還要擔心考試也擔心以后有什么樣的出路;一方面為了情感與生理的需要去戀愛,另一方面被感情的困惑搞得身心疲憊。工作后,我們一方面做事,一方面想著怎樣才能擺脫被人欺壓被人控制的狀態;一方面為得到那幾個不怎么開心的工資裝著順從的樣子,另一方面也為不能改善生活條件而想著對策……

  就是這樣的,我們好像是被一種不知名的力量驅使著生活。看上去我們是主動的,去愛,去恨,去說,去做,去追逐,去超越,去爭取,去理解。也主動地與周圍人微笑示好,去期待,去希望,去創造,去收獲,去選擇,去設防,去猜疑,去自卑。印象中我們是在競技場上,而輸多勝少,但我們輸得起,也不服輸,我們心中有贏,那怕是小小的勝利,也是一次滿足,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。

  有時候也想,我們需要的并不多。古人云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但我們還是會憂心忡忡,可能是怕被環境淹沒,也可能是怕被人事遺忘,還有可能的是為父母安康著想,更有可能是為下一代前途擔心等等。有時候我們強迫自己忘記,去娛樂,去遠游,去享受,可是我們做不到真正的享受,好像注定我們必須有煩躁,必須有厭惡,必須空虛一樣,無法解脫,也不可以灑脫,更不可能逍遙于生活之外。

  有歡樂也有恐懼,比如死亡,像陰影一樣緊隨著我們。病痛也時不時來光顧,我們別無選擇地與之抗爭。有時不得不放棄抗爭,有時不得不選擇等待。在病痛面前我們失去了所有的尊嚴,我們會輕易地原諒自己,把理想把愿望回歸于身體的康健,把勤勞與堅忍放在工作之外,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是那么超然,感受疼痛的時候,也會感受到我們主動生活時那些主動發展的感情,他們是否會記得我們的微笑,記得我們的友誼?是否會來親切地安慰我們曾經的主動?是否會因為與我們曾經與之競爭而暗自竊笑?也許這一切都不重要,因為我們不得不那樣,活著總得希冀點什么,就是這點希冀維系著我們的一生,不停地好奇,也不停地忙碌;不停地跋涉,也不停地遺憾;不停地忍耐,也不停地堅持著我們的堅持。

  只能如此,在被動地生與死之間,種種美好的的愿望,讓我們主動地去滿足自己種種莫明其妙的反感,讓我們去爭取。總有一天,我們老了,面朝大海,看千帆競發,百舸爭流,匆匆的來,也匆匆地去,我們不會傷感,也不應傷感。